单纯椎板开窗间盘切除术后康复方案


单纯椎板开窗间盘切除术后康复方案
单纯椎板开窗间盘切除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一种手术方法,此种手术创伤较小,术后恢复较快,早期可以活动,术后需坚持腰背肌力训练。
术后佩戴腰围保护,腰围一般需要佩戴1~3个月。
康复目标:缓解疼痛和炎症,预防并发症和肌肉萎缩;增强核心肌群,提高腰椎稳定性。增强活动范围和强度,恢复正常生活。
康复方法:
1. 术后0~2周
术后当天麻醉消退后,开始活动足趾、踝关节;如疼痛不明显,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紧及放松。以后可按以下方案康复训练:
(1)踝泵练习:清醒时尽可能多做。此练习对于促进循环、消退肿胀、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。

(2)股四头肌(大腿前侧肌群)等长练习: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,大于500 次/日。

(3)被动直抬腿练习:双下肢均可练习,以症状较重的一侧为主。练习时下肢伸直不得屈膝,尽量使腿与床面的夹角>70°,抬到感觉微痛时停住进行持续牵伸,待机体适应后继续抬高。5~10次/组,2~3组/日。此练习可以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,为术后必做练习。
(4)主动直抬腿练习:保持至力竭为1次,5~10次/组,2~3组/日。练习时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,应予以耐受。

(5)术后1周经X线片复查后,由专业医生许可后,可佩戴腰围方可下地站立、行走。但不得过多行走。如有头晕、恶心、眼发黑等情况立即卧床休息,此为体位性低血压反应,练习站立数次后即可消失。
(6)负重和平衡练习:2分钟/次,休息5~10秒,5次/组,2~3组/日。


(8)佩戴腰围坐位练习,每次不超过30分钟。
2. 术后2~4周
(1)继续早期各项练习,并加强其强度。
(2)“双桥”练习:保持30秒为1次,10次/组,2~3组/日。以上肌力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,以对抗卧床造成的肌力下降。同时应练习上肢和下肢的肌力,为恢复日常生活活动打下良好体能基础。

(3)下肢肌力练习:练习量以疲劳,不影响次日训练为标准,2次/日。





3. 术后4周
(1)开始脊柱的伸屈、左右侧屈和旋转活动的训练。
(2)“空中”自行车练习:20~30 次/组,间歇20秒。3~5 组连续进行,2~3次连续/日。

(3)“飞燕”练习:保持至力竭为1次,5~10次/组,2~3组/日。

(4)静蹲练习:2分钟/次。休息5~10秒,5次/组。2~3组/日。

(5)逐渐增加站立时间。
(6)跨步练习:应包括前后、左右各个方向跨步练习,通过重心转移为步行等日常生活的恢复作为基础。10次/组,组间间隔30秒,2~4组连续进行,2次/日。



(7)开始逐渐增加坐位时间。
(8)腹肌仰卧举腿:保持至力竭为1次,10次/组,2~3组/日。

(9)俯卧四点支撑:保持至力竭为1次,10次/组,2~3组/日。

4. 术后8周
(1)可恢复正常站立时间。
(2)可恢复正常坐位时间。
(3)根据复查由专业医生决定除去围腰保护。
(4)坐位转体练习:10次/组,组间间隔30秒,2~4组连续进行,2 次/日。

(5)抗阻侧屈:10次/组,组间间隔30秒,2~4组连续进行,2次/日。


注意事项:
康复训练遵循因人而异,循序渐进的原则。避免弯腰扭转提重物及剧烈活动,术后出现新的或加重神经症状(如疼痛、麻木无力等)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需立即就医。具体康复计划应根据个人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确保安全有效。
坚持训练,定期复诊!
参考文献:骨关节损伤与疾病 康复治疗方案及图解
主编:周谋望、陈亚平、葛杰
杭州顾连上塘医院
特色科室

康复医学科系我院重点学科,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康复预防、康复评定、康复治疗、康复护理,设有康复评定室、作业治疗室、言语治疗室、吞咽治疗室、物理因子治疗室、传统治疗室等多个部门。致力于让每个有需更的患者,以可负担的费用,享受符合国际理念的优质康复服务。
康复治疗中心主要对神经系统疾病所造成的各种功能障碍进行治疗,如脑血管病后的偏瘫、失语、吞咽困难;颈椎病、肩关节疼痛、腰腿痛;脑外伤后的认知障碍;脊髓损伤截瘫、大小便障碍;格林一巴利综合症、面神经炎、末梢神经炎等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运动感觉障碍以及脑瘫、帕金森病等。

